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22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621篇
基础理论   224篇
污染及防治   328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31.
洱海地面水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7年以后五年洱海水质监测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选择污染指数大的pH、COD_(Mn)、BOD_5、T-N、T-P进行单项方差分析,进而再进行灰色关联聚类分析和年际相关分析,确知洱海三个水质监测断面可归于一类。考虑水下地形、湖流、环湖工农业布局,水质监测点优化为两个即可保证其准确性、可控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32.
以石家庄市显像管玻壳厂排放的铅尘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该玻壳厂周围土壤布点采样,较系统地研究了铅尘在大气和周围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研究表明,用高斯模式能成功地预测铅尘在大气中的迁移扩散规律,玻壳厂周围土壤表层铅含量较大值出现在当地年主导风向(SSE,N)下风向,铅在土壤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作层,在20-40cm深度范围内,铅含量呈下降趋势,最大降幅达50%。  相似文献   
33.
石灰凝胶阻化剂防灭火技术在高硫矿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现有凝胶阻化剂防灭火机理的基础上 ,笔者针对我国高硫煤矿采空区发火特点 ,研制出石灰凝胶阻化剂的配方 ,并对其防灭火机理进行了详细探讨 ,确定了喷洒该种阻化剂的工艺过程及其应注意的问题。根据现场试验的测定数据表明 ,石灰凝胶阻化剂对高硫煤矿的防灭火效果好  相似文献   
34.
张佳华  孔昭宸 《灾害学》1996,11(2):71-75
通过高分辨率孢粉分析及烧失量、炭屑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14C、古地磁等,对北京房山东甘池15000a以来植被变化和环境变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特别强调气候变化的灾害性突变事件。初步得知约在14100~14000aB.P.前后曾出现与哥得堡反转相对应的事件,在10000aB.P.左右出现类似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在大约5770aB.P.和4560aB.P.左右及2850~2650aB.P.出现了大暖期的突然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35.
在环境评价中,污染源强的确定对环境影响因素评价的分析结果有重要作用。对锅炉房污染物排放的分析表明,影响锅炉房大气污染物的主要因素有燃料的构成、发热量和燃烧方式等。确定锅炉房大气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物料衡算法、实测法和经验系数法。在这三种方法中,物料衡算法被普遍采用。在确定锅炉房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时,也可以采用物料衡算法和实测法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土壤中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研究土壤中金属元素在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我国一些地区的6种土壤,利用in vitro方法(PBET和SHIME联用)研究土壤中Cu、Zn、Mn在胃、小肠、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研究显示,土壤中Cu、Zn、Mn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3.8%~63.0%、21.2%~64.4%、11.7%~35.6%;从胃阶段到小肠阶段,土壤中Cu的生物可给性提高了0.4%~14.4%,而土壤中Zn在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降低了6.7%~38.7%。结肠阶段,土壤中Cu、Zn、Mn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4%~12.9%、5.7%~18.7%、6.2%~18.9%,与小肠阶段相比,分别降低了21.7%~56.9%、0.4%~36.8%、4.5%~19.1%。结果表明,在肠道微生物存在的情况下,土壤中Cu、Zn、Mn在结肠阶段有较低的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7.
以聚氯乙烯离心母液废水中含量较高的3种有机物(聚乙烯醇、异辛醇和α-甲基苯乙烯)作为目标物,考察臭氧氧化工艺对3种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量和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处理3种废水的最佳反应时间和臭氧投加量分别为:聚乙烯醇25 min,136 mg/L;异辛醇60min,312 mg/L;α-甲基苯乙烯60 min,32 mg/L。在此条件下,3种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8%、85%和95%。此外,碱性条件有助于臭氧氧化工艺对3种有机物的降解。产物分析结果表明,经臭氧氧化,聚乙烯醇断链后进一步反应生成了草酸单乙酯,异辛醇和α-甲基苯乙烯分别生成了和苯乙酮。  相似文献   
38.
Azo dyes are recalcitrant and refractory pollutants that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menace to the environment. The present study is focused on exploring the capability of Bacillus sp. strain UN2 for application in methyl red (MR) degradation. Effects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pH of medium, temperatur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dy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medium) we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suitable pH and temperature range for MR degradation by strain UN2 were respectively 7.0–9.0 and 30–40 °C, and the optimal pH value and temperature were respectively 8.0 and 35 °C. Mg2+ and Mn2+ (1 mM) were found to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 the MR removal rate, while the enhancement by either Fe3+ or Fe2+ was slight. Under the optimal degradation conditions, strain UN2 exhibited greater than 98 % degradation of the toxic azo dye MR (100 ppm) within 30 min. Analysis of samples from decolorized culture flasks confirmed biodegradation of MR into two prime metabolites: N,N′dimethyl-p-phenyle-nediamine and 2-aminobenzoic acid. A study of the enzymes responsible for the biodegradation of MR, in the control and cells obtained during (10 min) and after (30 min) degradation,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activities of azoreductase, laccase, and NADH-DCIP reductase. Furthermore, a phytotoxicity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germination inhibition was almost eliminated for both the plants Triticum aestivum and Sorghum bicolor by MR metabolites at 100 mg/L concentration, yet the germination inhibition of parent dye was significant. Consequently, the high efficiency of MR degradation enables this strain to be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bioremediation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MR.  相似文献   
39.
40.
SGA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固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EPA1311、HJ/T299—2007、HJ/T300—2007和HJ557—2009等国内外不同标准,研究了深圳某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焚烧飞灰的浸出毒性,探讨了六硫代胍基甲酸(sixthioguanidineacid,SGA)、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sodiumdimethyldithiocarbamate,SDD)和Ca(OH)2浓度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固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液pH的降低,该厂焚烧飞灰中大部分金属元素的浸出量增大,焚烧飞灰浸出液中的cd、Ni、Ph和zn浓度分别超过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3—2007)规定值的4.75倍、1.47倍、6.72倍和2.20倍,属于危险废弃物,必须进行稳定化处理。当固化剂SGA加入量为0.1mol/kg时,稳定化后的重金属浸出浓度已经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且对Cd、Cr、Cu和Pb的固化性能优于SDD和Ca(OH)2;当固化剂SGA、SDD和Ca(OH)2加入量为0.5mol/kg时,稳定化后的焚烧飞灰重金属浸出浓度均低于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3-2007)中的规定值。与SDD和Ca(OH):相比,SGA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固化处理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